国家医保动态
2022年全国医保账单出炉
7月1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国家医保局推动医保改革继续深化,群众待遇巩固完善,基金运行安全平稳。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4592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22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309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7.6%;总支出24597.24亿元,比上年增长2.3%;当期结存6324.93亿元,累计结存42639.89亿元,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累计结存13712.65亿元。
四部门联合组织开展2023年医保基金飞行检查
7月14日,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了《2023年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意味着今年全国范围内的医保基金飞检工作全面启动。《方案》明确要求,今年将以医学影像检查、临床检验、康复三个领域作为检查重点,检查对象为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医保经办机构,检查范围为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医保基金使用和管理情况,必要时可追溯检查以前年度或延伸检查至2023年度。
国家医保局公布《谈判药品续约规则》
7月21日,国家医保局公布《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对达到8年的谈判药纳入常规目录管理;对未达8年的谈判药,连续协议期达到或超过4年的品种以简易方式续约或新增适应证触发降价的,降幅减半。考虑到新冠疫情的不可预测性,对纳入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的药品,如基金实际支出超出预算,在2023年和2024年续约时可不予降价。
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工作重点明确
7月28日,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持续推进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增强基本医疗保障能力。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筹资标准方面,《通知》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医药技术进步、医疗费用增长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障需求等因素,明确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为1020元,其中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40元,个人缴费标准每人每年380元。
地方医保动态
北京:严禁医用耗材采购价“不上网、不公开”行为
近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本市药品、医用耗材全面执行网上采购,严禁医用耗材采购价格“不上网、不公开”行为。针对医用耗材采购价格管理,医疗机构应结合临床实际,参考本市挂网采购价格水平,与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议价采购,优先选择质优价宜的医用耗材阳光挂网产品。原则上,议定价格不得高于本单位历史采购价格、本市医疗机构的挂网价格区间和同功能属性产品在本市的价格水平,并确保采购价格真实有效,严禁采购价格“不上网、不公开”行为。
天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一网通办
为方便群众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业务,天津市医保局全力推进跨省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一网通办”,优化经办流程,简化办理手续,压缩办理时限,进一步规范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经办管理和服务,提升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水平。政策实施以来,通过“一网通办”模式办理转入业务累计约1.2万人,办理转出业务累计约1万人,线上转移人数占总人数的44%,近一个月线上转移人数占总人数的54% ,并持续保持增长势头,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河北:全面实现医疗费用手工报销“网上办”
为进一步优化经办流程,减轻参保群众跑办负担,近日,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发布最新消息,将医疗费用手工零星报销网上办理作为自主改革事项强力推进,于2023年6月30日在全省正式上线运行,实现医疗费用手工报销“网上办”。
辽宁:进一步完善门诊慢特病保障政策
近日,辽宁省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完善全省门诊慢特病保障政策的通知》,提出合并门诊慢特病病种、优化部分病种认定标准、适当放宽认定医院等级以及做好省内异地认定和结算工作等措施。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省内异地就医的便利化,确保今年8月1日前实现省内异地认定结果互认。
山东:落实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
7月14日,从山东省医疗保障局获悉,山东省医保部门为了方便群众异地就医和外省群众来鲁就医,致力完善“简、通、消、放、降、惠、提”7方面政策,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具体内容包括:一是简化异地就医人员分类;二是开通自助备案服务:三是取消备案证明材料;四是放开异地就医医疗机构限制;五是降低首先自付比例;六是“惠”就是升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民政策;七是出台了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医保服务水平的12条措施。
河南:启动安全规范使用医保基金抽查检查
7月5日,河南省2023年安全规范使用医保基金抽查检查启动暨现场会在南阳召开。会议宣读了《河南省医疗保障局2023年安全规范使用医保基金抽查检查方案》,将对全省范围内所有三级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抽查检查。据介绍,河南省从2019年就开始探索抽查检查机制,抽查检查已成为常态化监管的重要手段。4年多来,全省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18.2万家次,处理违规违法定点医药机构7.3万家次,打掉犯罪团伙13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242人,拒付追缴医保基金39.38亿元,基金监管的制度笼子更加密实,欺诈骗保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广东: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全覆盖
近日,从广东省医疗保障局获悉,目前,广东已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的县域全覆盖,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均支持跨省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省内更实现跨市就医“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一站式直接结算,生育保险的生育医疗费用也能够省内跨市异地直接结算。截至目前,广东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达4924家,包含各类等级的医院和门诊部,比2017年增加了5倍。广东省内及跨省异地就医累计直接结算1398.57万人次,减少参保人垫资1291.59亿元。
广西:今年实现“15分钟医保服务圈”乡镇全覆盖
近日,从广西医保局获悉,广西从今年起开展医疗保障经办服务能力提升“十百千万工程”三年行动。三年行动面向全区15个统筹区、111个县(市、区)、1260个乡镇(街道)、16162个村(社区)开展。根据方案,到2025年全面建成的“15分钟医保服务圈”,将实现全区范围内医疗保障公共服务自治区、市、县、乡、村线上线下通办,以及村(社区)线上帮代办全覆盖,医疗保障政务服务事项全区通办率达100%。
海南:“医药招采价格调控机制”获全国复制推广
7月10日,从中国政府网获悉,海南医疗保障局“医药招采价格调控机制”入选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名单。该机制在国家医疗保障局和海南省委省政府指导支持下,自2021年1月正式运行,已累计获取全国药品价格信息30多万条,引导全品种药品主动降价,平均降幅达25%,全省节约药品采购资金超10亿多元,医疗机构采购价格更加合理的药品,海南老百姓用上更多低价好药,医药购销领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四川:专项整治医保领域欺诈骗保
7月4日,从四川省医保局获悉,按照国家医保局等相关部门要求,四川今年下半年将在四川全省范围开展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各类欺诈骗保行为,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此次专项行动将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基金监管的重点难点等领域的医保欺诈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其中,将本人的医疗保障凭证交由他人冒名使用这种行为,也将被重点整治。